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回复: 0

【新课件】2-45、无念就是有念,无德即是有德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33

回帖

128万

积分

积分
1284936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课件】2-45、无念就是有念,无德即是有德


2-45、无念就是有念,无德即是有德

 

     要知道,自己想我有功德,就是没有功德,你今天在这做功德了,而实际上是没有功德的。因为没有功德,那才叫功德。因为你没有害人之心,你就是一个好人,因为你想去帮助人家,你表面上不要去说我有功德,而事实上帮助人家,你肯定会得到这个回报,你帮助了人家,人家不一定会马上感谢你。如果你想让人家谢你,那你做的这个好事就不值一谈了。你帮助了人家,人家一定会感谢你的,你就是有功德。所以功德也是这样的,你不想有功德,反而有功德;你想有功德,你就没有功德。做了功德不要想,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就觉得了不起了,生怕人家不知道。有为而无为,无为才是有为,真正做的人是不讲的,讲的人是不做的,又讲又做那功德就没有了,能明白吗?

 

佛法深奥无比,爱因斯坦说:佛法是今后世界,宇宙空间唯一的一个宗教,能够让人思维开通。师父讲解的这些佛法对你们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真的对人家好,人家的感恩之心全在心里啊,这就叫无为。你做的事情好像是无为,实际上是有为。你认为自己是有为,实际上就是无为。很多人发心容易,做到难啊,人的毛病就是发心很容易,而没有恒心坚持去做。

 

念头实际上是时有时无的,人的念头,实际上是没有的,是空空荡荡的,叫事实上是无的,但是你说念头是无,它是存在的吗?它是存在的,一万个念头,一千万个念头,在脑子里转,但是转完了,停下来了,就没有了,所以你要把这些念头要万念归一,把它集中起来。修心修佛,修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就要把这个念头忘记,我没有念头。

 

要了解自己,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梦,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梦,也是你开悟之后,才敢说这是一场梦,如果你连这个悟性都没有,连人生是一场梦都不知道,那你在人间就白活了。要为大家的利益付出一切,为自己的利益(私欲)全部斩断,这就叫学佛。要时常想一想师父常常给你们讲的一句话:无欲自然心如水。千万不要有欲望,因为欲望给你带来是失望,欲望越多,失望越大,失望越大,烦恼接踵而来,烦恼能伤你的心。

 

师父说的对待世人的欲望要狠心斩断,因为世人的欲望师父把它比喻给你们听,人的欲望犹如一支箭,什么都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人的最大的欲望是往天上射,它是无比的,所以人的欲望是达不到的,犹如一把弓箭射向天上,你能射多高啊,射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掉下来了,空忙一阵。一切均是无所得,什么东西都得不到,人的欲望就是让你什么东西都得不到,就算得到了,也是暂时的得到,最后又失去了,还是没得到。明白了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对错,只有因果,全部都是梦一场。

 

无念就是正觉佛宝,就是不要有念头,那你就是学佛学得正,就是正觉佛宝,正觉正念。你是正的觉悟了,正的念头,那你已经接近了佛菩萨的果位。

 

接下来继续给大家讲,什么叫无念?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没有念头就没有烦恼了。我现在教你们一个方法把万念归一,不要有念头,如果做不到,那么先归一念。归一念就是看电视,看电视的时候什么都忘记了,脑子里进戏了,电视里打仗你就跟着打仗,其他念头就没有了,但是要把这个念头慢慢地转到信佛上面来,那么一念一佛,转到信佛上面来之后,慢慢地再转为无念,连我信佛的念头都没有了,实际上你就是在信佛,拜佛。

 

我讲一个无念给你们听,你们在这里跪下来拜佛的时候,你们脑子里有没有念头?但是你的身体和心是不是在拜佛?你的心在拜佛的时候,是不是感觉我自己在做,然后你的动作,你的意念在做的时候,你说有没有念头?是没有念头的,没有念头你怎么会拜佛啊?就是有念啊。但是这个意念让你就知道拜佛,你就没有念头了。就像一个人做习惯了一个动作,他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那就是无念。念佛要念到念念有念,念念无念,自己在念,好像我有念,念念念到后来就没有念头了。你们现在念经不就是这样吗?开始念的时候,还知道里面的字,念念念得快了,念到最后不知道在念什么了,这就叫无念学佛啊,学到最后要念念无念,没有念头了。佛菩萨让我们没有念头地去拜佛,就是真正的有念,把心完全交给佛菩萨了,我的念头全部在菩萨身上,那才叫有念,明白了吗?

 

要记住把自己的烦恼要断尽,因为你不断尽烦恼,烦恼就会越积越多,烦恼越多,你这张脸就变成一张烦恼的脸,所以烦恼来多少要去除多少。如果把过去的烦恼加在身上,再把现在来的烦恼不断加上,你的精神会承受不了,会变成神经病的;你的身体支撑不住,你就会倒下来了,最后你就完了。要记住烦恼越留越多,越积越多,时间长了,你就会被烦恼所缠住了,就像一根绳子一样,被缠住了。因为烦恼是人道的,所以你就会被人道的烦恼所缠住,越缠越多,缠到最后你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落在人世当中,出不了六道。所以念佛连成佛的念头都不要,念经的时候,连成佛的念头都不要,你就能成为局部佛,就是你局部成为佛了。犹如我今天帮人家了,我不去求人家的回报,人家就会对你有回报;你今天帮助人家想得到人家的回报,你就得不到回报。

 

把心中存有的事情全部掏空,变成没有事情,师父教你们一个掏空的办法: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把你心中的烦恼全部写下来,放在你的床边上,你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掏空了,你就睡着了,但这是人间的办法。我要让你们用念经的方法,把自己所有的烦恼全部化解和去除掉,你没有烦恼了,你就能睡觉了。

 

师父每次给你们上课都是在帮助你们怎样去除烦恼,当然了,最好的方法是你们自己去除烦恼,比师父帮助你们去除烦恼要好得多。比如,一个好孩子,坐在下面上课时不讲话,总比师父说“你不要讲话”,要好得多了。现在你们身上有业障,有毛病,我说你不好,说他不好,你们说我累不累啊?你们自修,比师父叫你们修还要好啊,这就叫觉悟。你们没有觉悟啊,所以会有心事,再加上烦恼,让你越来越烦。如果你心中没有私事,把自己的事情放开,忘掉,把众生的事情放在心上,这个时候你才会快乐。你把心放在大家的身上,你就会得到很多的快乐。大家开心,大家乐,比一个人开心,一个人乐,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把心放在大家的身上,你就会得到真正快乐。

 

所以要去除烦恼,把烦恼全部去除,什么都没有,然后你就不会失眠,不会多想事情;反之因为你没有烦恼,你就不会失眠,就不会想那么多了,那个时候你就会有更多的快乐。如果你失眠了,还在想烦恼的事情,最后就会有更多的事情,更多的烦恼。所以要断尽一切烦恼,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你断除了烦恼,你就有智慧了,如果烦恼在你身上,你就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即使有烦恼来了,自己也能解决。如果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了——哦,原来佛性就在我这里啊,在我心里啊。因为没有烦恼你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有烦恼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心。有烦恼的人看什么事情,都以为自己是对的。

 

现在有些人以为自己学到了一点佛法,自己读了几本佛经书,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师父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做人情愿跟一个端人交朋友,端人就是端正的人,不识字的端人都可以,也不跟一个读破万卷书的邪人交朋友。以为自己什么都懂,拿佛经来攻击人家,这本身就是犯罪。拿不同时期佛经说法的不同理论,来攻击末法时期才有的法门,犹如过去的数学家讲现在的数学家不懂数学一样,做这种事情就是亵渎佛经,愚痴啊,所以师父说情愿和一个不识字的端人交朋友,也不要跟一个读破万卷书的邪人交朋友。

 

远离罪恶的味道,人生苦味。人生是尝味道的,我们要远离罪恶的苦味,就是要远离罪恶,闻到一点味道就离开,哦,他们要做坏事情了,我离开他们。这个人思维有偏差了,我要离开,要远离罪恶的味道。要知道寂静的味道,就是这个人很安静,能沉住气。寂静的味道,那是法乐的味道,法喜充满的味道,叫法乐。尝到这种味道的人,就不会有恐怖了,就是无恐怖故。因为你远离恐怖了,远离罪恶了,你就是正人。人一接触罪恶,马上就会不开心。比如一个人搞你一下,接下来你马上就不开心,不高兴了,就想着要报复他,接下来你就接近恐怖了,因为你的手段是报复人家,接下来你就会有恐怖,怕人家来报复你。远离恐怖你才会无恐怖故。

 

求真不求似,什么东西都要找真的东西,不要求相似的东西。真的增加智慧,假的增加愚痴。

 



金言法语


要万念归一,把它集中起来。修心修佛,修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就要把这个念头忘记,我没有念头。

 

无念就是正觉佛宝,.....叫正觉正念。你是正的觉悟了,正的念头,那你已经接近了佛菩萨的果位。

 

念佛要念到念念有念,念念无念,自己在念,好像我有念,念念念到后来就没有念头了。......佛菩萨让我们没有念头地去拜佛,就是真正的有念,把心完全交给佛菩萨了,我的念头全部在菩萨身上,那才叫有念,

 

念佛连成佛的念头都不要,念经的时候,连成佛的念头都不要,你就能成为局部佛,

 

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你断除了烦恼,你就有智慧了,......没有烦恼你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有烦恼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心。

 

寂静的味道,那是法乐的味道,法喜充满的味道,叫法乐。尝到这种味道的人,就不会有恐怖了,就是无恐怖故。

 



相关开示

原文:有为而无为,无为才是有为真正做的人是不讲的,讲的人是不做的,又讲又做那功德就没有了,

Wenda20170709B  42:12  不为功德求功德,自有功德心中存

听 众:师父,我们经常说“随喜功德”,当看到别人做一件好事,比如放生,到时候我们会说“随喜你放生功德”,这个随喜功德是否真的有功德呢?比如别人放生十条鱼的功德,我随喜他放生十条鱼的功德,那我能得到多少功德呢?

臺 長:记住:
不为功德求功德,你自有功德心中存;要为功德做功德,最后功德全部都会有漏。明白了吗?(明白)

 

Wenda20201018  01:08:34 

不要为善而去行善,要无为法

听 众:同修许愿默读5000篇《白话佛法》,同时摘录重要的句子。请问师父,第二遍读的时候只读摘录的句子也能算读了一篇《白话佛法》吗?

台 长:都算,一个意念都算一个善的(读《白话佛法》也算,对吗?)当然了。不要为善而去行善,要无为法,有为法就不稀奇了,不算自觉。

 

——6-1学无量心 修无为法

要用“无为法”来解脱。“无为法”就是我什么都没有,我没有作为,我没有做什么事情。所以人家说你“功德无量”,“没有没有,我只做了一点点”,“哎呀,你真的布施了”,“没有没有”……这就叫无为法。把自己看得轻一点,把自己看得淡一点,你这个人就活得长一点,活得更快乐一点。“这件事为什么不让我去啊?他是经理还是我是经理啊?不把我这个人当回事!”好了,这就是“有为”。自己以为自己很有作为,实际上要把自己看得轻一点,我有什么啊,我无所谓的,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们把我放在哪个位子都无所谓的,这多开心啊,这样能够化解很多的烦恼。

     



原文:要万念归一,把它集中起来。修心修佛,修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就要把这个念头忘记,我没有念头。

转万念为一念,一念即觉,一念无住

广 播 讲 座 180403 一念即觉,一念无住 一心不乱(2:03-3:34)

很多人修行根本不知道的,所以很多人说,“哎呀,师父啊,我一念经啊,马上杂念纷飞呀!我坐在那里胡思乱想。”

 

那么怎么样一心不乱呢?"转万念为一念",那么一念把它集中在念经啊,修心啊,观想上面,那么你这一心不乱,就是在定中了,只有在定中,你才会一心不乱。

 

所以一心不乱,并不是没有念头,应该叫心比较定得下来,并不是说完全无心,你想想看,我们做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没有念头?就是怎么样把它修到“一念即觉,一念无住”,我的没有一个念头能住在你的心里,虽然有念头,但是它过了就过了,“一念即觉”,就是只要有念头起,我就是觉悟的念头,做人学佛要想达到如此的境界,臺長真的希望你们要有所领悟。

 

Wenda20200202 01:08:48

守住口业是小事,守住念头才是大本事

问:师父说守住口业成佛一半,是不是守住念头,一念不生处即是本来面目?能做到一念不生就能看到本性,就能脱离六道?

 

答:对,更厉害。守住嘴巴是小事,守住念头,你本事大了(嗯,这个非常难)很难的(我感觉是不是就像在刀刃上面架自行车一样,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就沿着这一条很细的线,时刻要保持在这个当中?)而且你分量还不能太重,还不能太轻(是)分量太重的话,刀会伤到你的皮肤里。你看过去有一种人不是拿把刀放在身上?怎么敲也不会破掉的(对)就是这个道理。你到了一定的重量之后他就会破;没到这个重量,你再怎么敲,他皮肤不会破的。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一个念头,任何念头都要控制好

(明白。“念念无念”跟“净念相继”,是否前面这个“念念无念”是指外部的这些外心造成的念头,而“净念相继”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本性的念头呢?)全部都是讲五蕴的。

 

视频:058.完全忘记才是真空!

     



原文:无念就是正觉佛宝,......叫正觉正念。你是正的觉悟了,正的念头,那你已经接近了佛菩萨的果位。

 話 佛 法 10-45《 无念远离狭隘人生 》

要正觉正念,只要正觉正念,你就接近佛的阶段。正觉正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正的觉悟,心要有正的念头,你就是在学佛,就是在接近菩萨。

 

观音堂开示 《从观想到无念》

要懂得观想,观想自己的心要无念,没有念头,连这个无念都不想,就是正念。

 

无念法有三种,一种是转移法,把思维转移,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点上;还有一种是提高境界,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自己应该成全他;第三种就是用无念不去想它,一有念头来就把它忘掉,那你念念无念,真的就会没有念头。

 

wenda20120722A  11:00  

关于“正等正觉”的开示

男听众:能不能开示什么叫“正等正觉”?

 

答:“正等正觉”就是说一个人念头出来都要正。比方说你今天帮助人家,脑子里想着:“我要帮助他,但是我要让他买点东西,我能赚点钱。”这就不是正的。觉悟到了根本不为自己想、就为众生想,就是“正等正觉”,这个境界已经到了忘我、没有自我了,完全大公无私了。如果一个人还带有一点点私心因为她是我老婆,我要对她好一点;因为他是我孩子,我要对他好一点那么还不是正的。你说观世音菩萨下来救我们,会有私心吗?没有的。

 

视频:139.在生活中如何做到遇事不住心(问答20170818)【真修实修】

 

提问13.怎样理解“念念无念”

———20171202奥克兰26:53

问:师父在《白话佛法·第五册》说:“心中无念福寿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做到心中无念,但又可修慈悲之心,做到人伤我痛的大悲精神?

 

答:你以为无念就没有念头了?就是一个呆子、傻瓜?没有念头,怎么做善事?为什么叫“念念无念”呢?还没到这个境界。善念到了一定的阶段,慈悲的念头到了一定的阶段,无念是指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没有任何“我”,去除四相的念头,已经是无念了。做好事不是为自己,完全为别人,做出去的好事,没有想过“这个人跟我关系好,我才对他好;这个人对我不好,我不对他好。”已经没有这种念头了,做出来的好事完全没有觉得是好事,因为你已经完全是个好人了,做出来任何事情都是好事,因为好人才会做好事。

     



原文:念佛要念到念念有念,念念无念,自己在念,好像我有念,念念念到后来就没有念头了。

——广播讲座 2-21《学佛妙法 净在其中》

 我们毕生要坚持学佛,我们毕生要唯佛是念,我们毕生要念佛、要修心、要念经。我们要学佛、要念经,念经念到自己把人间的杂念都忘记了,念经念到把自己心中的一些妄念全部抵消了,念经念到自己不瞋不恨了,念经念到无念了,那就叫“念念无念”。所以,当一个最高境界的人,他是念而无念了。心中有佛,何须念佛呢?因为有佛在心中,我们念似无念,无念即是念,所以叫念念无念。

 

Wenda20171015A 43:12

念念无念是意识上的无念,念经是行为上的无念

问:关于念经的一个问题。以前师父开示我们念经的时候,嘴巴要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要听得清清楚楚,心里要明明白白。《白話佛法》第二册45篇里讲到,无念就是有念、无德就是有德。这篇讲的就是念念无念。说道,念经的时候,就是自己在念,好像有念,念念念到后来就没有念头了,这个叫无念学佛。同修想问,我们有时做事的时候念经念得比较快,念的时候也不知道念的经文是什么意思了,念了像没有念一样,这也是“念念无念”吗?

 

臺長答:如果念到后来自然地在念了,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上的念念无念,就是说不是意识当中的,是行为上。因为“你在念经”这是一个行为,念经成为一个行为。如果你心里自然出来的东西,那就是念念无念。比方说人家摔倒了,你想都不想就去扶他,和你想一想再去扶他,一个是有念,一个是无念,明白了吗?

(是。就是有时做事情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在念经,自然而然就把经文念出来了,有师兄看到提醒后才知道自己是在念经。这就是达到了念念无念,是吗,师父?)对。你已经念经念得就像你梦中碰到不开心的事情,人家追你了,你第一个想到“观世音菩萨,救命啊!”马上念大悲咒,你这个已经是念念无念了。你的念头已经储存在你的八识田中了,只要碰到这个意念,马上就跳出来,叫自然成型的一种念经法。我们说念念无念就是这样,是自然形成的(对,经常晚上做梦的时候,梦中在念经了,醒了都还在念)哎哟,这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了,很好。

 

Wenda20130623A  17:12

关于念念无念和修行方法

听众:关于念念无念的问题,您在白-话-佛-法里举了一个例子,杂念特别多时,有时候把念头集中到看电视上,再慢慢从看电视转到学佛这个事情上。有的时候我们在佛台前念经杂念很多,反而走路或者干一件别的事情,边干边念倒是没有什么杂念,都不知道自己念什么。这个和您说的念念无念还是不一样的,对吧?

 

台-长答:应该是一样的,念念无念是心中要修为的主要的一个方法,而用什么方法做到念念无念是另外一个概念,那是一种妙法。实际上对不同的人适应的方法就是各种法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如果这个妙法用在身上,对你适应的、最适合你的,那就是你的方法。你如果走一走路,能够脑筋很干净、没有杂念,那你就应该一边走路一边念经,一边干活一边念经。看电视只不过是台-长举个例子,有些人看电视思想先集中了,集中到某一个点上,然后从这一点再慢慢地开始念经,这是一个方法,不是说这个方法就适合所有的人,对你就不适合。如果你觉得走走路就能够消掉杂念,那就更好

 

(您也说过念经要听到自己的声音、知道念到哪一句)这也是方法,不一定的。有些人根本不用听到自己声音,有的人是用心声的,像师父念经的时候,我的心里声音你们听不见的,我用不着出声音的,我心里在听自己的声音。比方说,小姑娘你说,“我今天想shopping去。”但是你心里又在想,“今天下雨,我不去了吧,外面冷得不得了。”那么你听到的是谁的声音?是不是你的声音?你嘴巴出声音了吗?没有,那就叫听到你的心声,念经是听自己心的声音。一些思想不能集中的、修得比较差的、境界不是太高的,他可以先听外面的声音,用这种声音来集中思维,跟师父刚刚讲的,看电视然后再慢慢集中不就是一个概念吗?(是的,师父)

 

wenda20161202  01:22:53

如何念经效果更好

男听众:念经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着经文的内容,还是想着菩萨,还是想着所求的事,哪个能使念经达到更大的效果?

 

答:念经的方法很多,太多了,有一种叫“无念”,念念无念,念念有念;有的时候,要观想;有的时候……要看念经不同程度的,像刚刚开始念经的人,最好照着字念,不一定要理解,总的理解就可以。比方说你念心经,总的理解开智慧,念心经开智慧。念经的时候你就想着观世音菩萨,脑子里想着开智慧,就是一遍了(如果是修了好多年的同修呢?)念到后来脑子里空白一片,呵呵……(就是很静)完全静了,完全没有想法了。“我在念经”,还有一个“我”字在,还是“我执”;念到嘴巴里出来不知道谁在念了,那就是境界出来了。你今天做好事,“我要做好事”,那你还有个“我”字;等到你想做好事,你就帮人家做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好事。就像妈妈天天在家里做饭,她没想到“我在为你们做饭”,她做饭觉得很自然,她到了厨房噼里啪啦就弄起来了。无我了,母亲无我了。她还说“我天天给你们孩子做饭啊,你看这么累啊,我天天要给你们洗菜、买菜,还要帮你们烧,洗碗……”好了,“我”字在里边了,所以很多妈妈做到后来就不开心了。夫妻嘛,就是:“我帮你老头子,我嫁给你,整天我为你做,我是你奴隶啊?”那么吵架了,离婚了。你没有“我”的话,都觉得“哎哟,一家人,一家人,这个应该做的,应该做的”,那先生也觉得“哎呀,这个太太怎么这么好啊,整天忘我地劳动”。“忘我”就是去除我执了,明白了吗?(明白)

     



中场视频

视频:645.何为“念念无念”!

 



原文:把心中存有的事情全部掏空,变成没有事情,......用念经的方法,把自己所有的烦恼全部化解和去除掉,

提问22.如何理解“把心掏空”

———20181110墨尔本39:57

问:师父在《白话佛法》第五册第十章讲“把心掏空,不被念头所控”,请问师父,怎么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心掏空?

 

答:把心掏空,就不要去想。很多事情不要去想,你就空了。睡觉的时候,你脑子是不是空的?(是)不做梦的时候脑子是不是空的?(是的)那不是掏空了吗?你在正常醒着的时候,脑子不要乱想,那也叫掏空。就是不要杂念纷飞,不要乱想,你脑子就是空的,明白了吗?(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关于念经忏悔去除邪知邪念

——解答来信疑惑(四百零三)2020-08-05

问:对于不正念、邪知邪见的业障,我们是否可以用礼佛大忏悔文、小房子、消除业障的小房子、化解冤结的小房子来忏悔去除邪知邪念、不正念的业障?帮家人念的时候,是否可以祈求菩萨慈悲他们帮助他们护持他们的正信正念?

答:可以念。要说帮助消除什么业障。

     



原文:佛菩萨让我们没有念头地去拜佛,就是真正的有念,把心完全交给佛菩萨了,我的念头全部在菩萨身上,那才叫有念,

如何理解“无有念的念就是佛性”

解答来信疑惑:二百二十六

问:《白話佛法》第一册第二十五课中“没有念的念就是德,你已经没有念头了,你连想都不去想,比如,有人说这个事情我没有想法,其实还是有想法存在,这个叫无有念的念,无念的念就是佛性。”其中,“无有念的念就是佛性”如何理解?

 

答:没有念头,实际上就是运用了本性。比如看到人家在杀动物,当时什么念头都没有,马上跳出来想到“不能杀生,动物很可怜”,这是念头吗?没有想,是内心跳出来的慈悲,觉得很可怜。这是哪里来的?就是佛性出来的念头。有念的念,“哎呀,我们不应该杀生,我们应该怎样怎样……”突然看到杀动物,思想没有准备的马上跳出来“很可怜”就是无念的念。没有念的念头就是德。品德出来了,很多人没有经过利益的思维、名利的思考和人间不好的思维,从本性出来的念头就是道德。小孩子没有念头,爸爸妈妈让他坐汽车的时候蹲下来不要买票,小孩子就说“妈妈,为什么不买票,买票就好了”,这就是无念的德。

 

Wenda20160403A 20:36 怎样的境界才达到念念无念

众:师父,我们学佛念经、修心修行,怎样的境界才达到念念无念?

長:好事做得已经不认为是好事,出来就做好事,这就叫“念念无念”。

 

提问17.什么是“念念无念”;年轻人如何分配念经和学习的时间

———20180518新加坡24:40

问:心靈法門在世界上遍地开花,学佛的年轻人也随之增加,当中有不少为自己学习而努力,以期待未来在该领域有所成就,以发挥更多的影响力来弘法度人。一般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会花时间来思索学习与记忆各类的专业资讯,请问这样如何以《白话佛法》中所说的“修到最后,能念念无念的境界”之间平衡?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我问你一句话,什么叫“念念无念”?念念无念就是比方说吃饭,你看见饭碗了,你拿起筷子,你会不会马上就吃饭?你还要讲“我现在是拿筷子了,我现在在吃饭了,我现在嘴巴是张开的”,对不对?念念无念就是你做善事已经不要再去想了。“我今天要帮助别人。”从来没想过,就像我们的义工站在那里给人家端茶送饭,给你们服务,他没有想过“我为自己”,他就觉得“我应该做的”,这已经是没有念头在想到“我要做好事,做功德了”,对不对?这叫念念无念。所以你们更要懂得,做善事做习惯了,那么就是念念无念。念经一出口就是大悲咒,一开口就是心经,念念无念,根本不要去想“我在念什么经啊?”开始想一想“我念大悲咒”,一直念下去,就是大悲咒;“今天我要念心经”,一直念下去,没有念头在想“第二遍、第三遍,我是念的心经”,因为一直念下去,都是心经。当然像你们肯定是做不到,因为你们念念就会由心经念到大悲咒,因为你们一会儿又由大悲咒念到心经,有时候觉得“不对嘛,这什么经啊?七佛灭罪真言了。”我告诉你,一定要在心中筑成一个道场,佛心是道场,把佛留在你的心中,你就拥有了道场

 

(师父是否能够给更多的建议,让这些努力的同修在读书学习上和念诵经文的时间上作出分配?)没有分配的。比方说人家法师在庙里一开口就念,整天念经,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佛友上班也念,坐火车、坐汽车,坐什么他都在念经。没有什么时间分配,好好地用你的心如理如法去修心、学佛最重要。我觉得你们台湾共修会要多度一些年轻人,让他们好好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他们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搞不清楚,以为现在他们不是中国人一样,他们连中国的根都没有,所以赶快让他们要觉醒,要他们好好地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好地学习佛法,明白了吗?(明白。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视 频 开 示  第66集 《 佛性平等无二 》

要把眼耳鼻舌身意都转换成佛性:眼睛看见的,鼻子闻到的,耳朵听见的,等等,都转成佛性,正信正念,“我不乱听,不乱看,不乱闻”。意念建立在自己的思维中形成概念,所以这个意念非常重要,就是任何一个人的意念必须是觉悟的。

 

你有觉悟的意念,你的正信就开始起了;你有觉悟的意念,你的正知正觉就开始了。一个人有正知正觉,说出来的话都像佛一样。

 

我们每一个人要想成佛,必须心中有佛,才能说出、做出和思维出佛性来,你一定会远离轮回。

 

wenda20160205  01:49:54  

关于“无念”和“有念”;用佛的思维做事就是功德

男听众:师父,《白話佛法》中说念大悲咒心里想着去救度众生功德更大。那我们在念经时,是心里想着救度众生还是无念呢,哪个效果更好?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其实两种方法都可以,一种是无念,“无念”是什么?无念实际上为了在你的心中把那种慈悲的本质的那种“有念”……这种念头是什么?都是出来的本性的慈悲,这种念头是原始的,所以他不称为“有念”。“有念”是什么?是人间的念头,叫有念头。“念念无念”是说你在人间搞来搞去,再多的念头到了最后还是空无一场,所以要本性的念头出来。是这个概念

 

(明白了。就是说做一件事情没有用佛的理念去做,是不是念了功德宝山神咒转化为功德也不如用佛的理念去做功德大?)如果你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用佛的思维去做,你功德就大(哦,明白明白。比我们念了功德宝山神咒转化还大是吗?)对。就是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已经用佛的思维去考虑了,那已经是功德,用不着转了(明白明白。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原文: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你断除了烦恼,你就有智慧了......没有烦恼你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有烦恼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心。

提问44.每个人碰到相同的困难很正常;烦恼即菩提

———20150119沙巴79:14

问:同一个共修组的师兄,大家往往会在同一时期面临同样的修行或者生活上的一些磨难。请问师父,这是否是因缘所致?

答:什么因缘?每一个人都会有问题,都会有同样的困难存在,所以每个人碰到相同的问题很正常。希望大家好好学佛,因为只有有问题、有烦恼,我们才会有智慧产生。当一个人什么事情都没碰到过的时候,他也没有一些智慧生出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佛法界讲“烦恼即菩提”。

 

Shuohua20130215  25:40  对“烦恼即菩提”的理解

听 众:“烦恼即菩提”,我们以后没有烦恼了,是不是就没有智慧了?

臺 長:没有烦恼说明这个人的智慧已经到底,有无限智慧了,不是利用烦恼来增加菩提。
在人间有烦恼是自然的,而我们随着烦恼的增长可以用无限的菩提来制服它,让我们得到更高的境界,当我们得到更高的境界就到了无上菩提,那个时候我们就根本不会有烦恼了,是不是有智慧?(是的)就像读书一样,小学的、中学的、高中的功课都会做之后才会得到解决大学问题的方法(对,谢谢师父!)

 

如何解脱烦恼;福分和智慧是守戒得来的

ZS20171207_0729

臺長语:其实一个人学佛就像自我治疗一样,自己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毛病,所以才要学佛,就是在治疗自己的心灵。怎么样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平安,不要去烦恼,不要去忧郁,这本身就是一种修为。怎么样能够让自己脱离烦恼呢?要用菩萨的正知正念、正知正觉。做人,把人家往好的地方想。要清净。要记住,一个人福分怎么来的?福分就是守戒来的。智慧怎么来的?智慧是守戒得来的。很多人说:“人家有智慧,我怎么没有?”人家守戒律,你守吗?人家有福气,人家不做坏事,人家守戒。一个人的福分怎么来的?守戒得来的。戒律本身是给每个人一个锻炼的机会。

     



原文:寂静的味道,那是法乐的味道,法喜充满的味道,叫法乐。尝到这种味道的人,就不会有恐怖了,就是无恐怖故。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200627B (第93集)

真正的是学会寂静。寂静,用现在话讲,就是“我在这个世界当中什么都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心中平淡如水,平静如水”,这样,法喜就会经常转换你的悲哀和烦恼,你就获得了学佛的成就。很多人就是不懂得转换自己的内心,觉得在人间该看的要看,该得的要得,该拥有的需要拥有。实际上不该你拥有的你拥有了,就会给你带来烦恼和痛苦;不该你看到的你看了,你心里就难受;不该你想的,你想了之后就会产生恐惧、害怕。就像我们看很多电影,那里发生一起凶杀案,你正好路过看见,你被这个凶手看见之后,他就开始追杀你,不该你看见的被你看见了,你就一直有恐惧占有着你的心。

 

我们在人间怎样能够修心?其实修心就是修到心宁静,修心就是修到心祥和,修心就是修到心不贪,修心就是修到不执著和拥有内在的法喜。所以真正能解脱的人,他是拥有法喜的人;真正能够解脱的人,他才是一生宁静和祥和的人。

 

什么念头来了都无念,叫念念无念

———wenda20170915_3302

听 众:同修想问,“无念”是不是就是第六意识分别心没有了,连阿赖耶识的妄想心也没有了?

 

台 长:无念,就是叫你们能够保持自己清净、寂静,那么应该是到很深层的修心境界了,很高的了。很高的深层境界的话,你就会无念,什么念头来了都无念,叫念念无念。这个应该是在阿赖耶识和第九意识的当中了(师父,怎么样做到彻底无念呢?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到菩萨界,你就彻底无念了。你现在还在人道,你怎么可能做到彻底无念呢?(师父,是不是经常说妄语的人念头就会特别多啊?)对啊,你想想看他整天说妄语,他念头就特别多。

 

Wenda20200809 04:04

如何理解“无为境界以禅悦法喜为食”

听 众:师父,一个音频中,佛陀说道:“修道也是这样,涅槃以不放逸为食,无为境界以禅悦法喜为食。”师父,您能开示一下第二句吗?

 

台 长:当一个人打坐修禅之后,他会产生一种法喜的。法喜的人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就叫禅悦。如果你打禅进入一种涅槃了,你就是很开心的,你想通了,就是通过坐禅你想通了。想通的话,你不会烦恼,对不对?(那这就是无为境界了?)“无为境界”就是你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目的了。你没有目的地去做任何事情的话,你说说看,你当然开心了。你帮助别人没有目的,多开心啊;你帮助了别人总是希望人家能够回报你,回不到你不就痛苦了?(对对。帮助别人没有目的,那你做出来的就是功德,是这样理解吗?)对啊,功德的话,你不但要帮助别人,而且要无私的。要无私地帮助别人,而且是一种无缘大慈(明白了)

 

法喜与得意的区别?

解答来信疑惑 (一百五十二)

问:法喜与得意的区别?我自己理解,法喜是由内而外的高兴,比如某某求菩萨得到了加持,或者参悟了一个佛理,法喜是有感恩在里面;而得意是由外而内的高兴,就是看到自己做出的成果而得意,得意是为自己而感到高兴,得意是有自我在里面。

 

答:基本都是对的。法喜就是因为有慈悲做基础,慈悲心布施出去得到的喜悦,是菩萨的喜悦,法喜本身就带有慈悲。得意是得意洋洋,志在必得,得到之后心满意足的得意,得到的是人间的东西,会没有的。

 



结束视频

【精选】真正的干净的清福,实际上是享受着内心世界的寂静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76 三心不可得(4:08-7:06)




【PPT新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新课件】2-44、心如水,性如镜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10-8 06:24 , Processed in 0.0482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