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我们很多人在人间吃苦、做错事情,就是因为不把别人当回事情,因为别人的文化知识都可能比我们高,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三人之中必有我师,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要放下贡高我慢,更不能自满自得无视他人的存在,人的毛病就是看不起别人,才会让自己变得非常的愚痴啊,想一想我们在家里有多少事情做错,不就是以为我们自己很能干吗?
学佛人要懂得谦虚,要去除贡高我慢,要生出平等心。很多人说:臺長啊,我怎么样才能生出平等心呢?臺長告诉你们,要生出平等心,就要去除贡高我慢,看谁都很顺眼,因为你跟他们是一样的,这就是臺長经常跟你们讲的,天上的菩萨也是有个性的,在天上阿弥陀佛讲课的时候,他们坐在下面听课,大家还看来看去,也会思想不集中的,阿弥陀佛意念一动,光芒四射,所有人的脸瞬间全部变成了阿弥陀佛。这个时候,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是阿弥陀佛。
Wenda20200823 01:07:48 对佛菩萨不要有分别心
听 众:弟子愚钝,问师父一个问题。大悲咒是八十四句菩萨的名号,这八十四位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还是另外的八十四位菩萨?
台 长:实际上佛就是大菩萨,大菩萨就是佛。观世音菩萨可以化出百千万的身影出来,你说是不是菩萨?是不是佛?佛是不是菩萨?因为他们没有分的,你说佛跟菩萨,佛跟佛之间他们分吗?过去阿弥陀佛在天上开示的时候,他把下面所有听的人全部变成阿弥陀佛的形象,那你说哪尊菩萨是哪尊呢?就是说从精神上、从理论上来讲,不能把菩萨分的(明白了,就像礼佛大忏悔文中八十八佛……)我现在跟你讲的话,你就不会心中起分别心了,如果不照实、不这么讲,我当然可以跟你讲八十八尊佛当然是有八十八尊佛的,每一尊佛,如果你想法不一样,不就是起分别心了吗?(对。师父,八十八佛之后,最后“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是不是刚师父讲的都把他看成阿弥陀佛了?)对。这些以后我会找几个经文,给你们专门讲一讲,大悲咒里边有太多太多经典。其实每尊佛的作用、他各方面、当时怎么形成的,都有他的道理(明白了)
Wenda20140706A 52:02
如何理解“善恶俱不思,方证菩提身”
听 众:《白话佛法》第五册208页,有一句话不是太明白,“善恶俱不思、方证菩提身”,就说是不思善不思恶才能证菩提,这个是不是让我们不要太执著了?
臺 長:实际上“不思恶、不思善”是一个过程,它是修心修到后来一个境界的过程。什么叫“不思善、不思恶”,开始的时候在人间你当然一天到晚分成这个是善的这是恶的,等到你境界高了,人间都是空的、都是虚幻的、什么都没有的,你认清这个世界的话,有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对)这就是境界提升了,这个世界很多善的事情做到后来都是恶的,你知道吗?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也是善的吗?为了孩子好是不是善事啊?为了孩子自己好,最后去伤害别人了,是不是恶的?(哦,对)这种善能思吗?“不思善、不思恶”是一种境界(您这一讲就明白了,原来我想的时候,理解说应该让我们慈悲心嘛……)因为善里面都分的,有真善、假善、恶善,善良里面都分得很清楚的(对)有些善良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人家好,实际上是害人的。
原文:我们要恢复与生俱来的本性光明,我们不把人家看扁了,我们这个人才会有光明。我们把所有的人都看成好人,我们的心中才会光明,
Wenda20200809 31:17
从礼佛大忏悔文佛号中可看出成佛的基本要素
听 众:师父,在礼佛大忏悔文中,八十八佛的名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字是“光”,还有慈悲的“悲”,法喜的“喜”,“功德”,“精进”,等等,是不是这些都是属于成佛的基本要素之一?
台 长:完全正确。你今天不讲,我也想不到,讲了我就讲给你听。“光”,就是如来心,光明如来心;“悲”,你想想看,悲智双运(还有法喜的“喜”)一个人喜的话,他就是已经开悟了,不开悟能法喜的?(是。还有“功德”)“功德”,你想想看,一个人没有功德怎么成菩萨?功德就是无私地发心,叫功德,无私地发心去帮助别人,就是功德。“德”就是道德,有道德地去做功,就是“功德”。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这个道德就是本性、佛性,你没有佛性、本性地去做任何功德,只是大善人,不能成为功德的(明白,包括还要像师父一样去救度众生)对,就是这样(好的。还有清静心的“清静”)“清静”,“清”就是干净,“静”就是静能生慧,没有智慧你怎么成佛?没有清,你整个都是污浊之气,你不干净你怎么成佛?所以这几个字都是非常重要的(明白。还有一个词是“栴檀”,我后来上网看了一下是檀香的意思。请问“栴檀”和佛菩萨成佛的名号有什么关系?)比方说有个栴檀光佛,对不对?(对)“栴檀”实际上就是一种高的境界,“栴檀”本身是一种境界,就是高境界的佛。檀香就是烧给谁的你讲给我听?(菩萨,佛菩萨)菩萨是不是在高境界?(对,明白)
wenda20170618B 23:43
关于“本性是空的,是无智体”;《白話佛法》有能量体,要多念
女听众:请问师父,您《白話佛法》说“本性是空的,是无智体”“六道轮回是惩罚你自身作恶得到的报应,而不是惩罚你的本性”。请问本性就是代表我们的灵魂吗?
答:本性就是灵魂,内灵魂就是内灵性,就是我们说的良心本性
(但是我们如何让我们的本性恢复清净无染,不受业力沉沦苦海?)好好看看《白話佛法》吧(因为师父您讲的《白話佛法》的这个“无智体”蛮深的)还说太深了,不是有人还说太浅吗?(我们也想把自己的本性跟元灵修成空,修成无智体)你现在已经在修了,破除烦恼,破除烦恼障,无碍无罣,无罣碍,心无罣碍,无所罣碍,大无畏,你不就修了吗?(是的)嘴巴里讲有什么用啊
(我们还是要好好跟师父学,因为太多不明白。师父,您讲到“人的智慧就是光源体”,我们阅读《白話佛法》的时候,是不是智慧的光源体注入了我们的心田和根本,很多凡人想不通的事因得到了佛法、佛理的加持,就可以把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变得更加圆融、有智慧,以善化解恶?是不是将师父的《白話佛法》应用在生活中,智慧的光源体就会自然散发出来了呢?)是这样,多看《白話佛法》吧。你觉得太难了,说明还没学好,很简单的,要有悟性。要多念,它有能量体的。学佛没有捷径,一步一个脚印
(学了心靈法門就很好,所有这些问题改善了很多)乖一点了,你讲话我要睡觉的,无气无力的。你看看有的人气场很好,一接通师父就有精神。像你这种,像个生病的人一样……你想想看你这种人就是去interview[面试],老板跟你见面,你这种有气无力,人家老板都不敢用啊。要有信心,做什么事情、做人要有信心。老板说:“你有没有信心把我这个部门领导好啊?”“老板,我一定尽自己的心……我会努力的……”人家会交给你的?讲话都能把人讲到睡着(师父,您的气场太大了,我平时讲话都很凶,但是跟您就讲不上话)
原文:放生先从自己的本性开始放起。
白話佛法1-23《再谈善事和功德的区别》
从本性来看,见证了你的佛性加上你的应用,也就是说你在人间做任何事情时,做佛菩萨的事情时都是功德。
wenda20150717 01:17:22
为父放生一百万元,梦中被告知是善事而非功德;发心为众生才有功德
问:昨天晚上一个同修跟我说,他父亲得了重病,他给父亲放生一百万元的鱼,放了很多了,快放完了,但前几天他梦到一个女的跟他说:“你们放生这些都是做了善事,结了很多善缘,但不是功德。”请师父开示一下吧。
答:很简单,“放生”,很多人是求现在,那么就叫“善缘”了。如果做功德,是什么?“做功德”是替众生、为这个世界,无求……就为了慈悲,那么你就有功德了。这还不懂啊?(好的。谢谢师父开示!)
Wenda20150405A 01:39
放生不是救鱼,而是放我们的慈悲心
听 众:请问师父,鱼老板知道我们初一十五、佛菩萨纪念日要放生了,就会多进鱼,价格也会上涨,放生的地点抓鱼的也会比平时多,因为他们找到规律了。请问我们是否可以跟观世音菩萨祈求本来许愿这些日子放生的鱼提前或者延后几天放?另外想问一下,改天放和纪念日当天放,这样祈求以后放生的功德有区别吗?
臺 長:你根本不要这么做。这是几千年传下来的,我们慈悲的这种心态并不是真正救这几条鱼。你能救它们吗?你知道不知道放生的含义啊?你根本目的都不知道。你以为放生就是为救它们几条鱼啊?那你到饭店里去阻止他们杀生,你做得到吗?我讲话你听得到吗?(师父,听得懂)你还想什么?你以为你能阻止杀界啊?你开什么玩笑呢?你简直就是说好像在人间在玩游戏一样的,“哦,我们初一十五,初十七、初十八这么放”。实际上放生是一种慈悲心,这个心照大地,让菩萨都知道你是慈悲的。你今天做你的善事,做你的功德,他们做他们的孽,他们下地狱,我们上天,不是一样啊?你能阻止那些人不做恶事吗?(阻止不了)好了,听得懂台长意思了吗?一点不开悟的(听得懂)你怎么不讲你躲在边上突然间跑过去“我把你鱼全部买光”?你只不过是一时的。那是一种发心,那是一种慈悲,并不是说能够解决你现实的一些问题。那是修心、念经、许愿、放生,不是真正放鱼是放你的心啊!把你的慈悲心全部激活,让菩萨来感应,你才能会得到报应,得到回应的。你以为放生啊?放生就救这几条鱼啊?(好的,感恩师父,明白了,最主要还是自己发心的一个问题)多开悟吧!多多动脑子开悟吧!(好的。感恩师父开示)
Wenda20200119 28:34
如何理解“用身口意供养佛菩萨有大功德”
问:您在《白話佛法》中有一句话“用身口意供养佛菩萨有大功德”。请问师父,是不是我们身口意供养佛菩萨就会有身功德、意功德和语功德?
答:对,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你赞叹佛法,法布施是嘴巴、语言,对不对?(嗯)身功德,你做善事,做大无畏的布施,不是大功德啊?意念天天想好的,跟菩萨接近,不是意念也有功德了吗?
(明白。比如我们度一个人吃素、学佛,他可能会犹豫一下,但是您要是亲自跟他讲,让他吃素、念经,他就会马上去做,这是不是因为师父的语功德很大,度人的效果比我们……)不是语功德,你只能说师父的能量大,没办法的,因为你们没有这个能量去度人。很多事情为什么有些领导出面就解决了,下面的人碰到事情就找领导?没有能量啊。量子时代,现在靠能量的,明白了吗?(明白。师父一直告诫我们要口吐莲花善护口业,这个也属于在积累语功德吗?)对。你善德,善言善语,只讲善良的话,不讲恶话,时间长了会有能量体的(明白,感恩师父)
Wenda20140817B 18:45
念礼佛大忏悔文磕头还是点头关键在于“心”
听 众:还有一个问题,礼佛大忏悔文,我现在是按照书里念到几句的时候一拜,包括八十八佛是每佛一拜,我是这么在念这个东西,而没有每天非要念3遍或者5遍。我一般早上起来之后第一件事是上香,然后跪拜念礼佛大忏悔文,这样可以吗?
臺 長:首先,什么叫“东西”啊,不能把佛的经文称为“东西”,听得懂吗?(嗯嗯)只有你,因为你是人,不是“东西”。所以第一,要懂礼貌;第二,念礼佛大忏悔文的时候,因为现代人……菩萨原谅我们,我们可以点头就代表自己磕头,坐在那里念礼佛大忏悔文的时候点头就是磕头(师父,这个真的能完全一样吗?就是真的磕下去和点一下……)一个是真的磕头,但是里边也分两种:一个你真的磕头心不在,那也没有用;一个你坐在那里念经,虽然你没磕头,但是你心完全在经文上,那不一样啊?(对对对,还是走心的是吧?)对。念经是念心啊,我们心灵法门不讲究外表的,什么要穿得整整齐齐啦,好像每个人都一样啦,磕头的姿势都是一样啦……这种我告诉你,现在随缘——拜佛随缘,只要用心。佛就是心,你的心佛一致,你就是佛,佛就是你的心。
原文:要纯善、要至善,就是善得不能再善良了,已经善良到底了。.....要纯善,才能纯德,你要绝对的善良,你才会有绝对的道德。
广播讲座 有平等心常观照自己,要纯善至善 20160324
很多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且要不做坏事。不做坏事,才能保持你做好事的善根;你只要做了坏事,你的好事慢慢地就没有了。经常跟大家开示的时候讲到:一个人想保持正念,必须脑子里没有邪念;一个人想保持正念永存,必须永存在脑子里、心中的都是正念。所以一切邪念邪思全部都不要去想,全部都不要去讲,全部都不要去做,这样你才会正念永存,你才能真正经得起考验。
我们人跟人之间需要互相成就。
——悉尼 20190126
我们人跟人之间需要互相成就。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我们的境界不同、天性不同。有的人天性嫉妒,容不得别人;而有的人天性豁达,性格至纯至善,帮助别人。达己达人的心态,为人处事宽容别人,因为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学佛人也是,度别人就是提升自己的境界。记住了,大慈大悲地救人,最后就是大慈大悲地救度你自己。
提问5.如何达到净念相继、纯善至善的境界
———20150122槟城10:43
问:师父曾在《白话佛法》中开示过:“学佛人到后来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可是有些同修时常无法控制自己的念头,出现贪瞋痴等不善念,这时就有另一个声音出来:“我怎么会这样?我是一个学佛人,不应该这样。”请问师父,如何可以完全达到净念相继、纯善至善的境界?
答:第一,实际上人的心有两心,人家说“三心二意”,实际上心有外心和内心。如果内心世界是纯洁的,外心是贪心的,内心和外心就经常会打架。比如说“我恨死他了”——外心恨死他了,内心就说:“不要啦,他过去也帮过我的。”“什么帮过我?但是他这次害得我这么惨。”“算了,人家也是无意的。”“什么无意的?就是有意的。”“算啦,我们学佛人。我也害过他。”这就是内心和外心的矛盾对话。第二,要怎么样让自己变得纯洁无瑕,实际上靠的是长时间的修为:碰到事情就往好的地方想,碰到好的事情把别人往好的地方想,你就拥有正能量。不管什么事情,先把人家往坏的地方想,那叫负能量。所以长期地心中拥有正能量——“谁都是好的,谁都是菩萨”,你怎么还会让自己有三心二意,还会去怀疑,还会去难过,还有两心相争呢?坚持修心,就能纯洁纯善。
wenda20120406 01:17:49
什么是“善恶俱不思”
男听众:您博客上讲的“善恶具不思,方证菩提身”,关于“善恶具不思”,尤其是这个“善”,我理解就是“不要执着行善,要纯善、没有目的的善”,对吧?
答:对!最近很多人来问这个问题。臺長这次在青年团解释了一下,实际上这是一个境界问题。比方说一个人说我要去做点好事,算不算好事?算好事。你脑子这么想了。如果是菩萨做好事还会想吗?菩萨出来就是好事情。菩萨不会去想“我要做好事”。因为你不做好事,所以你要想到“我要做好事”。菩萨出来就是好事情。佛菩萨救人大慈大悲,用不着去想,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情你说是坏事吗!要想一想,菩萨才会做好事吗!(对)这就是境界问题。比方说你今天帮助人家你看见一个老妈妈突然摔下去了,有两个人,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学佛很好的人,马上很自然的就去扶她了;边上的人说:“嗯,这个老妈妈马上就要摔倒了,我必须学习菩萨,我要做好事,我现在上去扶她。”那个已经到了境界了,另一个还是在学呀!呵呵(知道了)
白话佛法选摘
【精选】心中没有计较 已经拥有慈悲
第24集 由迷转觉 由染转净 200325C
经常用正念、善念去想别人,你心中没有计较,你已经拥有了慈悲。把别人都往好的地方想,你不会执著;把别人都往坏的地方想,你会执著恶。修到一定的时候,你把别人往好的地方想,形成一种自然,那你就是不执著善。所以这就是不思善、不思恶。看到别人,不管是谁,都把别人当作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就是不执著于善。无善的人也无恶,你就是今天没有善,你也不能作恶。很多人一辈子失去了很多善良,但是他保护好自己,也不去伤害别人,也是一种不思善、不思恶。但是很多人因为没有善良,缺少慈悲,只要心中有恶念出来,他控制不住,不知道这是恶,他很快去做了,他会接纳所有不对的道理,他会认定这些邪恶的道理是正的,他心中没有善良,没有正念,所以他就永远接受不了别人不同的道理。从心理学上来讲,从佛学的哲理上来讲,就是意识的障碍——意识有障碍。所以你看有些人总是把别人往坏的地方想,他的意识产生了障碍;还有的人总是把别人往好的地方想,他的意识就没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