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二,包容一切众生,……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Wenda20160129 01:35:59 要以责人之心责己
听 众: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人比较容易看清楚别人身上的毛病,却看不清自己的呢?
臺 長:因为你的眼睛长在你的身上,所以你只能看见别人,看不见自己,这还要讲啊?因为你的心没有考虑自己,整天是看别人的毛病,你如果心里自己装一个软件,是专门看自己毛病的,那你以后就整天看得到自己毛病了。“责人之心”要变成“责己之心”(明白。感恩师父)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西班牙·马德里 20160514(1:26-3:12)
学佛人要懂得,以恕己之心恕人,一个人要能够原谅别人,要想到我原谅自己的心也能够原谅别人,这个人就很安;以责人之心责己,经常说别人不好,要想想自己怎么不好,你就会寡过,就是不会做错很多事情。有很多母亲经常发脾气,脸特别难看,身体也不好,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对着妈妈说:“妈妈,你今天很漂亮。”妈妈说:“为什么?”“因为妈妈今天一天没有生气。”人好好地控制好自己的心情、脾气,就会懂得慢慢调节自己的情绪。
常忏自安,经常忏悔自己的人,心里会平安,我做得对不对?常恨则恶,天天恨别人,你就会越变越恶;常宽则善,对别人心胸越来越宽广,你就会越来越善;常思则全,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想到了,然后随缘放下,你就会很安全。
原文:第三,学习克己,常思己过,学习忘我,……不念人非,......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提问3.不见人非、常思己过,可避免烦恼和争执
20150912巴黎3:18
问:在修行方面,只有不断地提升境界,消除业障,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无明。境界越高,对自我认知的警觉性越高,能够避免犯很多的错误,师父常说“别人都是对的,自己都是错的”,是否只有以这种心态才可以不断地消除业障,提高境界,一点一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无明?
答:这句话很重要。记住了,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只有认为“别人都是对的,我都是错的”,你才不会跟人家去争,你不会烦恼,不会嫉妒。大家要记住,“别人都是对的,只有自己错的”,这是一个境界。因为当你拥有这个境界的时候,你不会产生烦恼,不会产生无明习气。所以一个好好修心的人,第一,觉得别人都是对的,他自己不会不开心,不会去跟人家争、去抢,“都是我做错”。像很多母亲跟孩子一样,孩子说了千条理由、万条理由,妈妈说“好了,算了,都是我错了”。实际上,妈妈错了吗?妈妈没有错,孩子很多的毛病。但是妈妈为什么说“是我错了”?妈妈境界比孩子高。
常思己过,心里要经常想自己做错了,那是一种圆满/就会得到平安福气
常思己过 那是一种圆满 20160204(0:44-3:32)
常思己过。我们做人要经常想到自己过去做错的事情,还有就是经常要想一想,我过去做错了多少事情,曾经伤害过别人,曾经让别人受到委屈。这种常思己过,慢慢就会洗涤你的心灵,就会常带感恩之心。
经常跟大家讲,一个人常常忏悔自己,这个人才会谦虚;一个人常常要有感恩之心,这个人才会受人尊敬。我们心里要经常想自己做错了,我们有很多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心里就平安了。心里平安,意念就会平安,你就会得到福气。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平安就是福,有时候我们做人得不到福气,就是因为你的心没有得到平安。常思己过,那是一种圆满。当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做错的事情之后,心里就会慢慢调节自己的那些无明习气,和那些做的不好的贪瞋痴慢疑的劣根性。
其实我们一个人,天天都会做错事情,每时每刻思维都会出问题。只要好好地念经学佛,你的嗔恨心来了,你就会想一想:我这样是不是学佛?圆满心就会达到一种境界。今天你贪心来了,想一想:我今天是修心人,我不能去占别人便宜,这样你慢慢的就会变得越来越圆满。如果你今天觉得你的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那是为什么?因为你的身体是由你的意识控制的,当你的心和意识存在着一种恨别人、贪的时候,你就是没有一种慈悲心和忏悔心。
守住意念,如履薄冰,严于律己,克己复礼
wenda20160108_7227
听 众:有师兄发现一个规律,晚上睡觉前意念如果清净的话,比如看《白话佛法》等,就很容易接到菩萨的气场,或做到飞起来的梦境;相反,意念一旦不清净,很容易梦考一塌糊涂,引来很大的业障。请师父开示几句,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守住意念呢?
台 长:平时守住意念,就是如履薄冰,脑子永远不要放松。很多人很当心的,比方说这个女孩子她特别守贞洁的话,看见男人她就回避,明白了吗?(哦,明白)比方说这个人特别怕人家说他偷东西,他看见东西他就回避,凡是一看见东西……我们这叫“避嫌”。比方说这个人在钱的方面自己靠不住,看见钱他就跑开,对不对?这个人知道自己嘴巴守不住,看见人家一说闲话,马上离开,不要去听。那这就叫完全要自己克己,克制住自己,你才能恢复“克己复礼”。其实这个“礼”并不是代表礼仪,其实代表你所有做的事情。你要克住自己,你才能严于律己,才能把所有的事情做成。所以知道自己哪方面不对,就要开始学会避开哪方面的人和事,明白吗?(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提问44.“无我”和“忘我”在境界上有何不同
———20180616布里斯班72:20
问:请师父慈悲开示,“无我”和“忘我”在境界上有何不同?从“忘我”如何修到“无我”?
答:“忘我”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一种是修为。忘掉自己了,这个人已经心中有别人了。有众生的人应该忘我,就是去除我相了。“无我”也就是没有自己了,“忘我”就是要忘掉自己,那境界的确是要比“无我”低一点。“忘我”是一种意识,“我在想象中要忘掉自我”,就像妈妈一样,“我要对孩子好,我要忘掉自我,我拼命地为孩子好”;如果“无我”,她根本想都不要想“我要为孩子好”,拼命在家里给孩子做事情。天天救人,完全把自己都忘记了,置身度外了,那就叫“无我”;如果忘我,“我不要想自己,我要想别人,我不要想自己,我要想别人……”这叫“忘我”。
Wenda20170604A 31:34
关于“福报从利他而来,智慧从忘我而来”
听 众:“福报从利他而来,智慧从忘我而来”,请问这句话对吗?如理如法吗?
臺 長:对。福怎么来的?你对人家好,你利益众生了,你就有福报了(嗯)“智慧从忘我而来”也对啊。智慧怎么来的?你没有自己了,你就是别人了,那你这个人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利人不利己的,没有自己了,所以你就没有痛苦了。没痛苦的人不就叫有智慧吗?
中场视频
【精选】在人间怎么样能够修心?
原文:第四,做一个修心的人,发菩提心的人,应该给人信心,给人欢喜。......语言布施给人家信心,法喜充满,
【故事】507 学口吐莲花 守口就守住智慧
提问46.对有反复的同修要像对亲人一样多鼓励
———20191206墨尔本71:43
问:有一位弟子曾经很多次地跪在佛台前跟菩萨说,他要好好学佛修心,要和师兄们一起护持观音堂,维持道场,但是却在自己遇到困难和不如意的时候情绪起伏,常常生悲观或者叹息观,而且还几次想退出共修组的活动,回家一个人修。但是每次在他还没有完全退出的时候,自己会觉得遇到了一些梦境的提示,也受到了师兄的鼓励,就突然醒悟或者想通了,然后跟大家一起重新去弘法,去做功德。但是他会一直反复地这样,请问这样的弟子算不算违愿?
答:你觉得你有反复吗?(也有)好了,谁没反复啊?发烧还会有反复呢。要有耐心,人家反复的时候给人家温暖。很多人跑到我们东方电台来还反复呢,跑到飞机场了,一想不对,“我干吗?”又回来了。你不让他回来啊?这有什么稀奇的?鼓励别人,帮助别人,不厌其烦地。如果是你的女儿呢?她离家出走了,她又回来了呢?她反复了,你会不会接受她?你没把他当成亲人;你当成亲人了,你当然welcome[注:欢迎]了(对,感恩师父)welcome,听得懂吗?(欢迎)就是欢迎欢迎啊,还敲锣打鼓呢(感恩师父)学师父,开心一点,听得懂吗?你把人家都当成亲人,有什么关系了?(对)医生还不嫌反复呢,“你怎么……去年生过病了”(对,要给他多鼓励)我们是希望人家好,反复少一点,明白了吗?(明白)反复是百分之一百的,越少越好(感恩师父)
原文:圆发三心,……要从心里发出三种心:1. 至诚的心。2. 深心。3. 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要记住两点:一个是万善同归,......把所有的善良的事情全部归到功德。另一个是普愿有情,
Wenda20200221 34:53
凡是正念、正心,都会得到菩萨的保佑
女听众:常说要发大愿,请问师父,这个“发”字是代表“圆发三心”中的三心吗?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在发大愿的时候,如何避免执著于大愿带来的功德和修行上的急功近利?
答:你记住,不管你发什么心,只要发的正念、正心,一定会得到菩萨保佑的,这是没关系的。不管你发什么心,主要是心最重要。你任何的愿力没有心做主的话,你发出来的愿都是空愿,没用的(好的,就是一切都要心正)嗯。
Wenda20200221 35:48
发愿之后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反应,跟你守戒很有关系的
问:一些同修在发了一世修成的大愿之后,遇到的修行阻碍和业障集中爆发,是不是部分原因也在于发愿的心不够纯洁,发愿之后修心不够、守戒不够呢?
答:你发愿之后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反应,跟你守戒很有关系的。因为你的愿力是告诉菩萨的,你要是不好好去守,菩萨都知道的,知道你不是有意地好好地在改毛病。
回向发愿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心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八十二)
问:师父在白話佛法《发菩提心,圆发三心》中说“一个人学佛,要从心里发出三种心。1,挚诚的心。2,深心。3,回向发愿心。”请问,回向发愿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心?
答:发什么心最有力量?发愿的时候,心最有力量。为什么要把发愿心回向?一个人愿力来的时候,是不是力量最大?大愿地藏王菩萨。所以把最大的发愿心回向,就是给众生。
【故事】411 心中要发三个心,圆发三心(3:05-6:31)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佛教精髓。台长告诉你们,心中要发三个心,圆发三心。一个人要有至诚的心,做人,对别人要至诚、真实无伪,对待一切众生。深心,就是内心要无缘慈悲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关怀有情众生。发愿心,一个人懂得有愿心愿力的时候,“我要让我的父母身体好,我不惜一切要让父母和好,要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都是靠着愿力和愿心。万善同归,普愿有情,至诚就是学会关怀一切众生,看到邻居、朋友、任何人有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不要等回报,一定会得到回报。
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包容一切众生。很多人喜欢讲别人不好。用责人之心责自己,会变得非常有智慧,以恕己之心宽恕别人,经常说“我没关系”,去帮助别人,就会: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不会变成一个非常固执的人。做人要克己复礼,常思己过,忘记自己,不念人短,别人的短处是别人,自己要好好修心。发愿心,就是要给别人信心,给别人欢喜,让自己也会有信心,热心助人,成人之美,这就是传统的中华文化和佛教精髓之一的圆发三心。
原文:一切万事万物的受用称之为大吉祥。
Wenda20160313B 55:40
如何理解“随缘来的才是自己的”“自然来的才是最好的”
听 众:师父,您再给我们讲讲“随缘来的才是自己的”“自然来的才是最好的”,请师父开示一下吧。
臺 長:随缘来的,很简单了,比方说在单位里大家都要选科长了,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你很好,一定要你做,你还要推呢,“不不不,我对不起大家,我做得很不够”,“没啦,不要客气了,你做啦”,那么好了,随缘的了;如果不随缘的呢,“请大家选我,我一定好好做”,那就不随缘的了,那么大家眼睛天天瞅着你了,看看你到底怎么样,一看你做得不好,第二天就被人家告了,呵呵呵……你说“不随缘”,不随缘来的东西能好吗?举个简单例子,那些卖水果的人放在这里是价格高的,放在那里是便宜的,你说你去买便宜的东西,里面想挑出几个价格高的,挑得出来吗?你以为人家傻瓜?你今天几分姿色,就去找什么样的。很多女人自己长得不好看,非要找个男人好看得不得了,最后结局讲都不要讲的,一定被人家甩了,那叫不随缘。你如果自己长得不好看,就找个一般的好了,那人家男人也不会甩你,他也难看,那不就好了吗?
(“自然来的才是最好的”,是怎么理解呢?)自然来的,就是上辈子有缘分的。做人做得大家都比较随缘,很正常地、很自然地就到你身上了,那么这个事情就是你的。举个简单例子,大家在那里排队,下一个轮到你了,那你说上去自然吗?你一插队,人家马上骂你了,“谁让你插队啊?滚到后面去”,好了,那不自然的东西,你再拼命跟人家解释,解释到后来吵架,有什么好?
wenda20160108 01:03:40
臺長开示“禅定”“三昧”“正受”
男听众:您曾经在《白話佛法》里讲过禅定、三昧,“三昧是梵语,称作为正受”,请师父开示何谓“正受”?
答:正受,就是说你在人间不管做什么事情,三昧就是一种智慧,禅定也要有智慧。否则那个人坐在那里打瞌睡也叫禅定?所以师父经常讲他们的,入定了叫“昏沉大定”,你不叫禅,禅是有智慧的。三昧就是进入一个另外一个境界了,已经修成另外一个境界了,所以你刚才说的正受,很简单了,就是说你不管在人间接受什么东西,你也要用正信正念。正受什么意思?什么东西你能够接受下来的,必须要正的,邪的东西不要去接受它。比方说我请你吃顿饭,然后你帮我做件事情,你帮我去偷一样东西,你说你这顿饭能吃吗?你受到了就是邪了,邪魔了,邪的东西上身了,明白了吗?(明白。感恩观世音菩萨!感恩师父!)
常发菩提心和慈悲心,到底应该住心还是不住心?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八十四
问:“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师父也让我们常发菩提心和慈悲心,到底应该住心还是不住心?
答:这是一个转变过程,先把佛住在自己心中,住在八识田、九识田中,心中已经没有住相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都没了,因为佛已经进入你的深层意识了,佛心本来就在你的内心,还要住什么心?
结束视频
【開示】至诚恳切发大愿,能成就一切菩萨行门